黃國熙:?“干革命要有一種奮不顧身的精神”
口述:湖南株洲 黃國熙 101歲
整理:莫錦文
我叫黃國熙,1924年出生。到了我這個年紀,很多事都已經記不太清了,但參加抗戰的那些經歷,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樣,每一個細節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1941年,我17歲,看著鄉親們因戰亂流離失所,我下定決心參軍入伍,保家衛國。
在湖南安化入伍后,我隨部隊到了芷江。因為上過私塾,字寫得還不錯,我被選到了防空情報所。芷江是湖南西部的軍事重鎮,有遠東盟軍的第二大軍用機場,抗戰時期,是敵軍轟炸的重點目標。
在防空情報所,我和戰友們的任務是監聽敵機電波,提前截獲和分析敵機出動、轟炸的情報。大家鉚足了精神,不敢有一絲懈怠,我們知道,早一秒發出預警,就能多救一些人。
有一次,敵軍的空襲來得特別突然,大家根本來不及轉移,街上書店里有個同志被炸得血肉模糊,犧牲了,情況緊急,我和戰友只能匆忙找了塊空地安葬他。
這樣的場面讓我的心里充滿悲痛,也更加堅定了要和敵人戰斗到底的決心。
只要上了戰場,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遇到過一支敵軍的小分隊,他們人多勢眾,我先是偽裝了自己的身份,他們看我不像當兵的,就放松了警惕。等到傍晚,我瞅準機會,撒腿就跑。敵人發現我跑了,在后面瘋狂開槍射擊,子彈在我耳邊“嗖嗖”地飛,我對當地的環境比較熟悉,最后成功脫險。有人問我,當時怕不怕?我就一句話:“保家衛國,不怕死!”怕死還當什么兵呢?既然穿上了這身軍裝,就得有這個覺悟,干革命要有一種奮不顧身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我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場上擔任炮兵指揮員,經歷了很多次艱苦的戰役。
3 年多里,我立了2次三等功,戰爭結束后,我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家鄉,轉業安置到株洲。
在戰場上,我和戰友們一起出生入死,那種情誼比親兄弟還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犧牲的戰友拿生命拼出來的。幾十年來,我很少和家里人談及戰場上的往事,自己年紀大了,每天粗茶淡飯,感到很知足!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奮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軍隊的戰斗力也越來越強,我打心眼里高興。前些年,我的孫女婿也去當兵了,我一萬個支持!家里不管哪個孩子想當兵,我都特別高興,因為我知道,軍隊是國家的脊梁,只有軍隊強大了,國家才能安穩,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