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錫:“希望青年人能接好擔子,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口述:湖北武漢 李金錫 97歲
整理:常夢星 王際凱
我叫李金錫,今年97歲。上戰場時,我還不滿16歲。
1928年,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的一個小村莊。抗戰時期,棗強淪陷后,鬼子經常進村“掃蕩”,鄉親們的生活暗無天日。
后來,八路軍來到村里。當時,我雖然還不能理解什么是敵后作戰,什么是游擊戰,但我對這支堅決抗日的隊伍充滿敬佩之情。我的父親李方潤是村里少有的讀過書的人,他積極參加抗日,被鄉親們推選為村長。1942年,父親堅定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4年,父親把當時還不滿16歲的我送到部隊。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紛紛送子參軍。
作為八路軍冀南軍區的一名通信員,我的主要任務是傳遞情報。為了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更好地隱藏身份,我和戰友們在沿途每個村都找了一家可靠的農戶,提前商量好掩護身份,以此應對日偽軍的盤查。
這樣的農戶被稱為“基點家”。一天晚上,我住進一戶“基點家”,第二天一早,敵人包圍了村子,他們把鄉親們趕到場院里,讓大家相互指認,以此來辨別隱藏的八路軍。
這時,我注意到場院邊有個偽軍,正提著一桶白石灰漿刷標語。我靈機一動,找機會接近他,幫他提著那桶白石灰漿。偽軍讓我跟在他后面刷標語,離場院越來越遠后,我趁偽軍不注意,悄悄溜進路邊的高粱地,終于成功脫險。
在攻克夏津縣城的戰斗中,我繳獲了一支駁殼槍。那時候部隊缺少槍支彈藥,能擁有一支駁殼槍,是我做夢都在想的事。
1945年8月,八路軍采取“圍點打援”戰術,相繼掃除夏津縣城外圍的敵人,城內的敵人成了“甕中之鱉”。我所在部隊很快向夏津縣城發起總攻,官兵攻入城門后,迅速包圍日偽軍各據點,大部分守敵被殲滅。
隨突擊隊執行接收俘虜任務時,我跑進偽警察所,大喊道:“有人嗎?出來!夏津已被我們八路軍攻克!”話音剛落,一個偽軍戰戰兢兢地從床底下爬出來,舉起雙手結結巴巴地說:“我投降,我投降。”
我趕緊問:“你的槍呢?不交槍,就不能寬大處理!”偽軍這才交代,槍被他丟進糞坑了。在我的命令下,偽軍將槍撈出、洗凈,交給了我。因為找不到槍套,我直接把那支駁殼槍別在了褲腰帶上,感覺可神氣了。后來,我把槍交給了部隊。
抗戰勝利后,我繼續隨部隊南征北戰。解放戰爭時期,我先后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和戰友們一起堅守坑道,頑強作戰,最終取得勝利。如今,祖國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希望青年人能接好擔子,把祖國建設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