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英:“黨來了,窮苦人的天亮了”
口述:陜西西安 趙 英 101歲
整理:羅安明 羅梅明
1924年,我出生在直隸無極縣(今河北省無極縣)泊頭村,童年時期,父親作為地下黨成員被抓,因他不肯說出組織秘密,母親也被抓走,9歲的我開始流浪,以乞討為生,后來被迫成為童養媳。
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整個華北肆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當時有一支抗日隊伍駐扎在泊頭村。鄉親們都自發擁軍支前。14歲的我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為戰士們做軍服。冬天的華北平原寒風刺骨,為了讓大家盡快穿上新軍服御寒,我們日夜趕工。晚上燈光昏暗,手指無數次被針扎破,我抹去血跡繼續縫制。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我們多做一件衣裳,戰士們就少挨一分凍!我年齡雖小,但積極參加游擊隊組織的軍事訓練,還主動加入本村自衛隊,站崗“查路條”,常受到隊長表揚。
1940年,日軍占領了泊頭村。我們的隊伍被迫轉入地下。我自愿擔任地下交通員,在敵軍的眼皮底下周旋,幫八路軍傳遞消息。1942年,八路軍終于把日本鬼子趕出了泊頭村。
1944年秋,因戰爭形勢發展需要,我們的隊伍在各地征兵,擴充兵員后需要在延安建立軍用被服工廠。上級組織問我愿不愿意去延安,話音未落,我就斬釘截鐵地說:“愿意!”1944年10月,我在泊頭村參軍入伍,之后便啟程奔赴延安。
當時泊頭村的抗日根據地被日軍封鎖,我們一行五人等天黑了,趁著敵人吃晚飯換崗的空當,躲避著探照燈,相互掩護,快速穿越了封鎖線。歷經3個月長途跋涉,我們終于到了延安金盆灣,被分配到延安教導二旅。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被服工廠,帶領班組成員日夜趕制軍裝。1945年,抗日戰爭迎來了偉大勝利,歡呼聲響徹延安。我撫摸著手中嶄新的軍裝淚流滿面:“黨來了,窮苦人的天亮了!”
之后我又迅速投入新“戰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西北財經學校學習會計知識,在甘肅酒泉的戈壁荒灘駐守,在新疆烏魯木齊的邊塞駐扎……無論身處何處、肩擔何職,我心中的信念不變:永遠跟黨走!學好本事,報效祖國!解放戰爭結束后,國家建設百廢待興。1953年12月,我響應號召,轉業到陜西省西安市供電系統工作,投身火熱的地方建設。
如今,我已經101歲了,依然喜歡戴著老花鏡納鞋墊。當年中國共產黨的隊伍穿著我們做的鞋,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現在希望我的孩子們墊著我做的鞋墊繼續跟著共產黨走,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