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護我,我溫暖你

本溪市實驗小學學生展示國防主題手抄報
在遼東蒼翠的群山環抱中,有一座英雄之城——本溪。這座以鋼鐵和藥材聞名的城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傳統早已融入血脈。在這里,雙擁不僅是政策文件的落實,更是“你守護我,我溫暖你”最質樸、最深刻的實踐。
用真情實意解兵憂
“孩子的上學問題,咱們市雙擁辦全包了!”現役軍人蔡洪喜回憶起雙胞胎女兒隨遷入學、中考加分的過程,依然感動不已?!安筷牭氖拢厥绿剞k、馬上就辦?!边@在本溪市早已成為共識。
本溪市實驗小學作為全市基礎教育領域的標桿學校,在擁軍優屬方面走在前列,是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和愛國擁軍模范單位。校長徐民慧說:“實驗小學的大門,永遠為軍人子女敞開?!泵磕耆雽W季,學校都積極為現役軍人及部分優撫對象子女開辟“綠色通道”,讓正在或曾經保家衛國、流血流汗的軍人無后顧之憂。
對于需要特殊關照的軍人子女,徐民慧視如己出,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媽媽”和“成長導師”。
四年級的王一涵(化名)同學從小體弱多病,父親常年駐守部隊,母親不幸離世,只有年邁的外婆勉強照料他的生活。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徐民慧的心被揪緊了。從此,校園里多了一份特別的牽掛。每次遇見王一涵,徐民慧總要蹲下身,輕輕地抱抱他,柔聲地問:“早飯吃的什么呀?”“昨晚睡得好嗎?”……
徐民慧關注著王一涵的每一次成績起伏,更關心他臉上的笑容是多了還是少了。她常常自掏腰包,給孩子買嶄新的文具和有趣的課外書籍,用這些小禮物默默填補著孩子心里缺失的母愛。
在徐民慧的悉心呵護下,有些內向怯懦的王一涵,漸漸變得活潑開朗,課堂上舉手的次數多了,成績也穩步提升。今年母親節,孩子用稚嫩的筆觸,為徐民慧畫了一幅畫,畫上有太陽,有花朵,還有一個笑呵呵的孩子。他羞澀地把畫遞給徐民慧,小聲地說:“送給最喜歡的‘慧媽媽’……”
一幅兒童畫,不僅是孩子對一位校長的愛,更是一個幼小心靈對全社會尊崇軍人、關愛軍人家庭的溫暖回響。
近年來,本溪市雙擁辦、本溪市教育局、本溪軍分區政治工作處根據國家擁軍政策,制定出臺了《本溪市關于現役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目前共有290名軍人子女優待入學,63名軍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現役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工作,全力辦好暖心事,使教育擁軍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連心橋”通向鄉村振興
在平山區橋頭鎮,一座嶄新的人行天橋橫跨在兩個營區之間,被官兵親切地稱為“連心橋”。
“過去我們兩個營區雖然就隔著一堵墻,但出行得繞行好幾公里?!瘪v溪某部干事吳喆站在橋上感慨地說,“現在好了,幾分鐘就能到達?!边@座橋不僅方便了官兵出行,更讓官兵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百姓對部隊的關心與支持。
為了實現營區貫通,市雙擁辦積極主動對接協調,解決了橋梁會影響附近居民樓采光、橫跨馬路造成車輛限高、市政沒有規劃等諸多困難。2023年12月,“連心橋”正式開通,成為一段軍地攜手的佳話。
駐溪部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探索出了多種幫扶模式?!按禾鞄痛迕癫シN,秋天幫忙收割,連隊優先購買村民的農副產品,幫助村民增收。平時幫助村民打掃庭院,開展防汛防火知識宣傳等等。” 武警某中隊指導員韓曉翔說,“我們基本每周都會組織官兵到結對村莊進行義務勞動,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軍民感情,也讓年輕官兵在服務群眾中得到了成長鍛煉。”
在明山區臥龍村,低保戶村民黃叔、黃嬸因患重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武警遼寧總隊本溪支隊官兵得知情況后,立即伸出援手:一中隊官兵保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二中隊官兵把生活中的快遞紙箱收集打包起來送到黃叔家,積累一些后幫助黃叔一起送到廢品回收站換取零用錢。這樣持續的幫扶讓黃叔一家的生活漸漸好轉?!岸嗵澆筷爭兔?,這份恩情我們記下了!”黃叔激動地說,“沒有這些官兵,我們的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p>
從營區貫通到鄉村幫扶,本溪市與駐溪部隊及時解決軍地發展中遇到的47個問題;圍繞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推動產品出村促進農民增收。根據各幫扶村不同情況,開展精準扶貧:援助基礎設施建設、學校教學設備,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資助困難學生等。在這片土地上,“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危急時刻的守護者
“全體隊員,立即集合!”
“大娘,別害怕。我們來救您了!”
2025年夏天,在被暴雨覆蓋的泥濘鄉間,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老兵救援隊的15名隊員攜帶沖鋒舟、救生衣、破拆工具等專業裝備,動用應急車輛4輛,迅速組隊奔赴抗洪搶險一線,將受災群眾及重要物資向安全地區轉移。
看著被妥善安置的受災群眾,救援隊隊長姜遠飛抹了把臉上的泥水,欣慰地說:“只要群眾沒事,我們再苦再累都值得?!?/p>
這已不是老兵救援隊第一次挺身而出。每年發生汛情,桓仁滿族自治縣廣大退役軍人志愿者都會聞“汛”而動,先后出動退役軍人志愿者150余人次參與防汛搶險工作,安置轉移群眾300余人。
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老兵志愿者在完成救援任務后,還自發組織起來,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生活。他們協助清理淤泥、修復房屋、發放救災物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老兵的擔當。
老兵們做的事很“雜”——從防汛搶險一線到尋找走失家人再到水上緊急搜救,只要群眾有困難,總能看見他們奮不顧身沖在前的身影。“我們雖然已經退役,但服務人民的初心永遠不會改變。”隊長姜遠飛的話語樸素,卻擲地有聲。
這份不求回報的奉獻,也贏得了最實在的回應。當本溪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孫偉聽到救援隊面臨裝備老化的問題時,立刻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他們急需的無人機裝備?!罢且驗橛羞@樣辦實事的好政府,我們才能更加義無反顧!”姜遠飛激動不已。
這已不僅僅是工作的支持,更是一種“你守護百姓,我守護你”的雙向奔赴。
從保家衛國到守護鄉鄰,從訓練場到救援現場,老兵們先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百余次,累計捐款萬余元;隊員數百次深入各鄉鎮,尋找失聯人員;帶領隊員開展水上搜救、水下打撈工作50余次,用實際行動詮釋“軍民團結如一人”的深刻內涵。
如今,本溪市擁軍愛民已從制度安排轉化為全民自覺,成立愛國擁軍聯合會(分會)7家,建立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28支。目前,全市共有社會擁軍企業198家,擁軍商戶230家,軍用生活物資等應急采購供應商26家,努力構建全領域、全行業、全方位、全時段、全社會擁軍新模式,致力于打通服務子弟兵的“最后一米”。
這“最后一米”,是政策文件與執行實踐的高度契合,是城市與軍營之間的雙向奔赴,更是紅色熱土上生長出的軍民情誼。